Plan for Summer 2012

My second semester just came to its end. I have been at CSU for 10 months. It is a good time to summarize what I have done in the past academic year, identify what I could have done better and those good habits that I should keep. I also would like to make a plan for the following summer and my next academic year.

What I have done since my arrival at CSU (10 months)

  • I had a full paper accepted by GECCO’2012, another paper submitted to PPSN’2012. Both of them are leading conferences in the area o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The GECCO’2012 paper received pretty good feedback. Two out of five reviewers  recommended our paper for the best paper award.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I have been heavily involved with course study. This result isn’t too shabby.
  • I received 24 credits by Course Study. The past two semesters are tough for sure. Yet if I didn’t push myself in the hard way, I would never know I could make it.
  • During the middle of October 2011, I returned to China and attended the Challenge Cup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chievement in China. I was eventually awarded the first price, and travelling for about 60 hours was paid off.

What I should have done

  • Stop Procrastination. It is essentially about time management. Our time should always be spend on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If we have some critical tasks, then we should start to work on them right now without any excuse. Don’t let trivial stuffs like checking deals/facebook/QQ/email/BBS stop yourself from achieving some remarkable. Do remember that I should only check the above trivial stuffs only once a day for half an hour at most (21:30~22:0). BBS (including USTC BBS and MITBBS) doesn’t even need to be checked on a daily basis. 
  • More communication with my fellow students. Establishing connections is important not only for businessmen/politicians, but also for scientists/engineers.  Try to say hello to everyone I met with a nice smile.

Goal for Summer

  • Submit a journal to TEC on Large-scale optimiz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mission)
    • Maintain the connection with NICAL
    • It appears that CCVIL is attracting quite some people. It does have some good potential of being an influential work in the area o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 Draw a nice conclusion to my Undergraduate’s work
    • A TEC paper would be an outstanding item in my CV when looking for academic position.
  • Submit to journal to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hysical Review E on Walsh Local Search
  • Prepare for a conference paper on MaxSAT, might be submitted to FOGA 2013 (due August 1)/LION 2013 (due October 14).
  • Master Emacs
  • Work out regularly for good health

How to achieve the goals

  • Develop a stable and regular living habit
    • Get up @ 6:30
    • Breakfast home @7
    • Library for working 7~11
    • Lunch and coffee, Emacs @ 11~12
    • work @ 12~16
    • work out at GYM bringing laptop with me. @16-17
    • dinner, emacs @17~18
    • work @18~22
    • work out at GYM bringing laptop with me. @21~22
    • go home, have some fun reading @22~23
    • sleep @23
Plan for Summer 2012

进取的力量 成功的智慧 ——“千人计划”张捷教授访谈

原文链接:<http://news.ustc.edu.cn/kdb/201110/t20111031_123430.html>

张捷教授——一个在华人圈深受欢迎的工业实业家,地球物理学家,美国GeoTo-mo石油勘探公司董事长,MIT与Stanford讲座教授,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千人计划”教授。一个谦和而不骄傲,努力挑战自我而又享受生活的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采访归来,虽觉得这话有些许夸张,但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一段峥嵘岁月的奋斗,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价值观无疑会给我们这些正处于人生关键摸索期的青年一种启示和激励。

童年——吾爱吾师

张捷教授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他说自己幸运地遇见了“几个好的老师,几所好的学校”。

他回忆道,当年在黑龙江省重点中学哈师大附中读书时,刚刚兴起数学竞赛。班主任沙洪泽老师正好承担起了培养数学竞赛“尖子”的任务。高二那年,张捷在学校获得了数学竞赛一等奖,在附中代表队表现很好,但在省数学竞赛预选赛时却意外失利,没被选中。沙老师不甘心让他错过这个机会。于是,找教育局说情,“走后门”,终于把他送进了竞赛场。因为是特殊情况,所以教育局单独开了个房间,安排了两位老师给张捷监考。但两小时的考试,他仿佛落入云里雾里,焦头烂额,没有一题觉得能做对。铃声还没响,趁两个监考老师不在,把卷子一团,揣在兜里,就偷偷地溜了出去。从楼里出来,就在迎面撞上了操场上的沙老师。沙老师问:“考得怎么样?”张捷很不好意思地说,“考得不好!卷子都带出来了。”沙老师一听马上说,“不行!不行!”,然后赶紧把他“送”回考场,交了卷子。

虽然那次竞赛的结果仍是名落孙山,但这个经历却让张捷终身难忘。他说:老师教我懂得了在进取的历程中,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要轻言放弃。正是从那时开始,背负着“不轻言放弃”的信条,他开始了自己的进取路程。1996年张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在美国总统办公室接受了“新星奖”,当时真是百感交集。想起了那次中学数学竞赛名落孙山的经历,不禁由衷感谢中学老师在自己失败时没有放弃他,并激励他奋战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

“一部电影,一本书籍”是对张捷影响较深的精神食粮的概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凭借其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苏联老电影《驯火记》,让张捷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前,我已经有过7年的专业美术培训,但自从看了《驯火记》之后,我有了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谈起这部电影,张教授至今仍然兴致勃勃。

大学——成长的家园

当年,中国科大可谓“炙手可热”,吸引着全中国最优秀的学子蜂拥而来。1981年高考时,张捷的成绩在黑龙江省理科名列前茅,选取了科大“地球物理”专业。

他在学校始终是一个活跃分子,1984年6月到1985年9月曾担任科大校学生会主席,安徽省学联主席,第20届中华全国学联副主席,这些经历对他日后领导力的展现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大学期间,深圳市长曾到科大演讲,很多同学听了他的演讲后都想辍学去深圳创业,张捷也是其中之一,后来,在学校的劝告下,他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这件事却直接促成了他在科大攻读硕士阶段选择了经管专业。在本科期间,他对“地球物理”已经失去了兴趣,似乎这门专业离现实太遥远。但出国以后,由于资助原因,他又重新转回了“地球物理”专业,在慢慢积累的过程及国外的教学模式培养下,他最终转为酷爱这门专业。这个转变过程让他深悟了许多道理。回到科大后,他在讲课与指导研究生科研方面花很多时间与心思,给每个学生很多动手的机会,理论与实践并进。无疑是受到了自己经历的很大影响。

1992年9月,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读博,在MIT严谨勤奋的学风影响下,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在MIT近乎于疯狂的学习也让张捷教授记忆犹新。那时,一个星期两天不睡觉已是家常便饭。午饭常常是就着卖盒饭的卡车买些盒饭速速解决了事。他回忆说:刚到MIT时,在新生欢迎会上,校长就一直对我们说:“Don’t work too hard.”在国内老师从来不会这么说。后来我才明白,MIT的人工作得太努力了。那时候我每个周二和周四都是整天不睡觉的,彻夜学习。美国的体制与氛围让所有人都在互相竞争,不敢放松。而且,美国人学物理,就一定是热爱物理,与国内一部分只是想容易出国就去学的学生不同。

在学术气氛浓厚的MIT,张捷教授又遇上了一个影响他后来学术生涯的好老师———他的博士导师陶克萨斯(Toksoz)教授,他是一位国际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他在MIT创办了地球资源实验室,该实验室成为国际能源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与新技术新理论研发基地。他曾作为里根总统的顾问,参与设计了美国的“星球计划”。

提起这位导师,张捷回忆说: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科研方法、科研精神,还包括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和如何待人处事。我有幸在四年半的时间里做他的学生。后来,我回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有幸成为他的“邻居”,与他朝夕相处,彼此成为生活中的朋友。读博期间,从导师身上体会到了许多大科学家的胸怀。每次学生在他面前,向他汇报工作,他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学生的科研兴趣,总是在思考怎么能够帮学生做得更好,怎么能给学生的发展多创造些条件。有一次我向导师汇报一个理论推导工作,导师沉思片刻,拿起电话就与法国的一位知名教授通话。第二天,我已在去法国的飞机上,导师送我去这位法国教授那里学习一周。当我提出想增加野外实际工作的经验。导师立即与国家地质局联系,于是一周后我便加入了国家地质局,从事6个月的南极科考项目。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博士导师。每次与学生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我总是忘不了当年陶克萨斯教授与我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情景。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便油然而生。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像陶克萨斯教授这样为他引路并积极创造条件的导师还有很多人,包括他的工业导师,Hoesktra博士,都花了很多心血教他如何做管理,如何做CEO。

导师们无私的帮助及博大的胸怀深深地影响了张捷后来创业以及回到大学与人交往,与学生相处的方式。这也是他创办的高科技公司吸引了多位来自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的杰出教授与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回到科大,只要他在办公室,门就是敞开的,“我能帮你做什么”是他问来访学生的第一句话。许多地空学院以及外学院的学生都找他谈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耐心地解答。他的理念很简单:教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授应该把研究生当做同事。他亲自走访了自己每一个研究生的宿舍,节假日带家人看望学生。自己的成长历程、导师们的影响导致了他今天带学生的风格。

归国路——少小离家老大回

谈到回国工作,张捷教授说,22年前我赴美留学,寻求深造发展的机会,拼劲十足,但对未来一无所知。读书期间,曾接待过中国科学院的一个代表团。我对领导们说:也许毕业后我应该一只脚踩在美国,另一支脚踩在中国,这样也许能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小张啊,如果你们将来两只脚都在美国踩牢了,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我们国家就有希望了!

就这样,在外拼搏了20余年后,他带着一家四口人,踏上了回国的归途。对于自己学习了7年的科大,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在科大开创勘探地球物理学科,促进理实交融的科研发展方向,决心为改变我国能源勘探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回到科大后,学生们纷纷找他读研。他不计较GPA,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收了8名研究生。学生们非常勤奋,经过三个月的奋战,他指导的6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被国际会议接受。目前他指导着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17人从事20余个课题的科研。其中包括一些跨学科、跨学校的合作项目。

回国后,他不仅心系科研教育,对科大学子的人生导航更是给予了很多热情关注。今年4月,他参加了“我与大牛面对面”访谈活动;6月,他又应学校邀请做留学报告,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们做题为《留学北美的文化挑战以及我们相应的准备》的报告,生动介绍中国留学生应如何适应北美的文化及教育体系,并提出很多积极有趣的建议,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不断地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访科大,也带来了5家美国公司资助学生学术活动。身为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协会董事会懂事,他在竭尽全力为学校带来各种国际资源,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进取的力量 成功的智慧 ——“千人计划”张捷教授访谈

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梁启超,曾告诫已到美国留学三年的思成:挤出一部分时间学些常识性东西,特别是文学,或人文科学,稍稍多用点工夫,就能有大的收获。我深怕你因所学太专一的缘故,把多彩的生活弄得平平淡淡,生活过于单调,则容易生厌倦心理,厌倦一生即成苦恼之事,这是厌学之根源所在……

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书宜杂读,业宜精钻